
新闻背景:1月17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美国《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执行主任肯尼特·本尼迪克特为拨快后的"末日之钟"揭幕。这次科学家把60年
来一直警示距离地球毁灭远近的"末日之钟"分针拨快了2分钟,对准了11
点55分的位置。"末日之钟"指针变化通常与核武器威胁相关,但这一次,科学家首次把毁灭性灾难的源头集中在两点:核武器的威胁和气候变化对地球环境的破
坏。
虽然无休止的战争仍像是地球上的暗疮时不时地在说不定哪个角落出一次头,二战结束以来地球的大环境倒可以说是和平景象.各种高效能武器的威胁一直左右着"末日之钟"的进退,这一次,战争却不再是唯一的主角.各种环境问题日益暴露并且严峻起来,五分钟过后,人类该何去何从?
"末日之钟"的相关资料:
美国《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1947年设立了"末日之钟"。《原子科学家公报》是参与研究第一颗原子弹的美国科学家1945年创立的,主旨是反对使用核武器。
《原子科学家公报》执行董事本尼迪克特表示,美国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标志着第一次核时代的来临。而现在,人类正处于第二次核时代的边缘。《原子
科学家公报》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朝鲜去年十月进行的核试验、伊朗核问题持续升温、美国恢复核武器研究的论调、核原料无法得到妥善保管以及美俄手中拥有
的大约2.6万件核武器等事实。
声明警告说,如今的核武器,每一件的破坏力都比投向广岛的那颗原子弹要强8到40倍,当时的核爆炸杀死了10万人、毁灭一座城市,如今50件核武器可以杀死两亿人。
另外,这份声明首次把全球变暖的危险与核威胁相提并论,警告人类,气候变化构成的威胁"接近核武器威胁的可怕水平",这种威胁的效果"也许
在短期内不如核爆炸造成的毁灭那样强烈",但在"今后30年或40年的气候变化可能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急剧伤害"。欧洲今年的暖冬天气就给当地经济
造成很大影响。
英国理论物理学家、数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伦敦会场通过语音合成器发表致辞指出,作为世界公民,科学家有责任告知公众,如何避免不必要的威胁。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数学家斯蒂芬·霍金:我们现在站在第二次核时代与气候剧烈变化的边缘,科学家担负着特殊的使命,那就是,告知公众人类所面临的危险,并向领导人提出建议。
"末日之钟"表盘上只有4个圆点,划分从晚上11点45分至零点的15分钟。
"末日之钟"最初设定在零点差7分,近60年指针一共调整了18次。
1953年,美国试爆第一颗氢弹后,《原子科学家公报》把"末日之钟"调整到11点58分,这是迄今指针最接近零点的一次。
冷战结束后,"末日之钟"调整到11点43分,这是距离零点最远的一次。
印度、巴基斯坦1998年相继进行核试验,致使科学家把"末日之钟"从晚11点46分拨至11点51分。
上一次调整是在2002年,"末日之钟"运行至晚11时53分,原因是美国退出《反导条约》以及情报显示恐怖分子正寻求核武器和生化武器。